SOHO一族,能持否?
作者:随然 日期:2007-05-14
付出总有回报,但我也在反思……
小邵 某网络公司研究员
两年前,我就已经是准SOHO族的一员了,我为一家美国公司的英文杂志及网站撰写各类行业报道和市场研究报告。通过Email接收任务,电话采访有关人士,传真收发相关信息,用英文写成所需报告,再由Email将工作成果发回,这基本构成了我的工作流程。平时,通常用Email沟通,必要时会有一些电话会议。
刚开始时,我认为这样一种先进的工作方式在带来高销率工作的同时,必然会给我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用于其他方面的学习与提高,包括娱乐。可很快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在我评估工作进度的时候,总是很难将工作与生活分开,我无法拒绝我八小时以内完不成的任务。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甚至把周末都搭上了,同时,也把女朋友给气丢了。当然,付出总有回报,除了工作带给我的长进以外,我的月收入有时甚至比我的上司还要多不少,而且我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公司的一致认可,但我也在反思,因为,当我熟稔我的工作时,尽管我也算在创作,但有时我却觉得象是台机器(哪个女孩子会爱上一台不解风情的机器呢),我难道就这样一辈子做一台机器吗?而且在公司也有很多在家学不到的东西,譬如同事间的交往与沟通,部门间的协调与协作,公司的运作与管理等等。同时,公司考虑到员工队伍的稳定性,公司业务进一步扩张的需要,以及其他一些相关因素,也决定将我再次纳入上班族的轨道,于是,我被“招安”了。而现在,我正准备接受一项全新的进修。
诚然,我不是说SOHO族没有前途,因为,不同的人工作和生活的风格会不一样,也有各自不同的需要。事实上,在我认识的朋友中,越来越多的人正加入SOHO族的行列,很多朋友开始自己作自己的老板,在自己的SMALL OFFICE或HOME OFFICE中如鱼得水。有一位朋友(是位坚持单身的小姐)刚自己买了房子,最近又宣布了她的买车计划。“我喜欢这样的独立自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SOHO生活”,她如是说。
使自己完美无缺地融进工作
晓籁 自由撰稿人
第一次看到“SOHO族”一词是在去年十二月份,那时,觉得很新鲜。
几个月后,身边有好多朋友竟加入了这个行列,连我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成为了SOHO工作族的一员。我们中的一些人为国内各大网站撰稿,有的替公司设计网页,有的则承接设计业务。
短短几个月的SOHO工作经历令我感触最深的是,我们每个上班族都应该努力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独立精神,尽快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及竞争能力,因为,在今后的社会中,每个单位、每个行业都可能出现崩溃、新生、重组、合并甚至消亡的情况,作为身处其中的我们,若不及早为自己设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目标与竞争策略,将会陷入艰难的境地。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普及,大家已逐渐从旧观念、旧意识中走出,SOHO族的好处体现得越来越多。首先,作为一名SOHO,既可以进攻,又可以退而结网,既有创业的机会,又有跳槽的本领;不仅提高了自己对失业的免疫力,又提高了自身的职业竞争力,何乐而不为呢?其次,是做SOHO一族,既能将自己的专长融会贯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分散事业风险;不仅可以满足个人的成就感,而且还会有响应的回报,真正实现了个人与事业的双丰收,可谓一举多得!另外,做SOHO能使我在能力和工作的挑战之间找到平衡点,在承受挑战的同时使自己各方面都有收获与长进。
曾经我一直在寻求最适合自己做的工作,当我作SOHO显现出价值和意义时,我会沉浸在自己“成功综合症”中,使自己的技能和价值感都完美无缺地融进工作。
就象欢儿哥唱的:“太忙了,也该歇歇了……”
王维刚 美术设计师
这就象围城,没有做SOHO时,觉得那是自在,实现了自己为自己打工,并且从事的又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啥叫仙——那才叫仙。可是,真正把写字楼里的办公桌搬回家,才发觉,SOHO的生活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
就说旅游吧,我这个人以前特喜欢出去走,背着画板,去黄山或哪里写生,说走就走。现在不成了,每天睁开眼睛就是粘满屋子的设计图纸和各种设计样稿。手头工作该做的做,没做的排一下时间,都说旅游,往哪儿走呀。每天连手机都不敢关,生怕哪位客户有事找我,如要对方急着出活,咱一个人跑到海南去逍遥,那成吗?两、三天回不来,人家找别人去做了,现在设计公司遍地开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关系户,失去一个就是断了一条财路呵!
所以,我连十月一日参加朋友婚礼,春节回老家探亲都要事先逐个客户打电话,连问好带询问,这期间会不会有活儿?别影响工作云云。崇高点说这叫敬业,俗点说,我也需地舞台。
还有就是专业性,你拿出名片,别人一看:嗬,自由职业!好,设计水平一定老专业,于是什么都有来了,有的甚至连设计主题也说不清楚,反正你是专业设计的,来吧,都交给你了。然后,他回去等结果了。没辙,咱还得去市场做调查。设计出来的作品要迎合不同需要,一是客户满意,二是消费者接受。其实现在基本上看重前者。有的客户他听你的,OK,咱可以真正投入“创作+实用=成品”中;有的客户不懂消费心理构成,偏偏又固守着自己的观点,如果是以前,OK,我可以让别人去做。现在不成,我觉得现在的我比以前有耐心多了。
现在,我手上有广告公司、动画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等六家长期客户,哪家需要设计,就忙一阵子,如果对方要得紧,也挺辛苦。我曾一连熬三个通宵,就为赶几张施工设计图,饿了,就泡一袋方便面,囫囵吞下去。不忙的时候也挺悠闲,到图书馆查资料、去美术馆看展出,也有雅兴去喝红茶、泡酒吧或参加朋友聚会;偶尔开车出去遛一圈,但话说回来,更多的时候还是忙。最近想找两个帮手或组建个工作室,就象欢儿哥唱的“太忙了,也该歇歇了……”,真的是这样。不过,说归说,我还是喜欢做SOHO,自主性大,还有就是我这个人比较喜静,能静下来才能够去思考更深一层的东西。
进一步是办公室,退一步是卧室……
吴洁 某软件公司上海办事处
说起SOHO族,大家多半会想起这样的景象,家中一斗室,配备电话、传真,一台联网的电脑,穿着宽松的睡衣,远程接收任务,并按时上传工作成果,没有朝九晚五,不看老板的脸色,确实,这也正是SOHO一词源于美国时所指的一个工作群落。应该说,现代通讯科技的高度发展催生了SOHO族的出现与风行。
我去年开始,就在这家软件公司的上海办事处工作,其实,从领导到员工就我一个光杆主任。于是,在徐家外汇租了处两室一厅的商品房,既做办公室又当住房,我也就成了SOHO一族。
每天工作只是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同广州总公司或客户联系,有时也会去拜访客户,每月拿出一份工作计划和市场报告就可以了。日子过得年轻松随意。
办公室和卧室相邻,没有匆匆忙忙上下班挤公车的烦恼,用不着看领导的脸色,更不用想着那嘀嘀哒哒的打卡钟了。据说,每天醒来,再赖床十分钟,有助于美容,那我就当每天作皮肤护理了。有时,一大早被电话铃声叫醒,睁开睡眼,然后披头散发地去接电话,那一句强打精神的“喂?”,没有人怀疑你是不是恐龙状的样子和慵懒。
进一步是办公室,退一步是卧室,这种感觉真的很好。当然,我还规划出自己书房的位置,一些与业务无关但我喜欢的图书、杂志统统收放在一起。有时,听听音乐、看看报纸,来一套健美操,八、九点钟的太阳,暖洋洋地从窗口透进来,真的,此时,连心情也跟着舒展。
我觉得,做SOHO必须学会规划自己,首先工作要完成,这是重要的。另外,SOHO做久了,也会有一种孤独感,真的,大多数时候,我们一接起电话就是谈工作,有时取得一点小成绩,连个分享喜悦的人都找不到。这样,就得学会没事给自己找点事儿干。上网、泡吧、学习外语、去健身房,很多坐办公室的人想做SOHO的自由,做了SOHO其实也并非绝对的放任自由,得想办法去与社会有正常的交往联系。毕竟,今天有这个机会,适合作SOHO,那么,明天呢?所以说,SOHO的自由是形式上的,心理上得有不进步就后退的压力,任何时候,身体健康是重要的,学习也是更重要的。
SOHO族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更好地发挥了个人潜能。因为,他们所从事的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从另一个方面来说,成为自由职业人,要有良好的价格特点去适应他的工作性质,这是一种互应关。目前的自由职业人多从事创意性的脑力劳动,对性格喜静的人来说,有这个能力,他会很高兴去胜任;而有的人喜欢忙忙碌碌、喜欢与人合作完成工作,就不适合做自由职业了。
最近,在报上看到美国《商业周刊》曾预测:“21世纪将有越来越多的人都适合在家上班,这不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适应经济给更多人带来了创业机会。”那么,对于还在写字楼勤奋的您,是否也曾有过换一种生活方式的想法呢?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一位教授曾给SOHO一族,开出了“十大要件”,不妨与自己做个对照。当然,并不是诱惑您辞职噢!
1、 具备出众的能力;
2、 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 有精良的工作设备;
4、 有一定的本钱,可以防不测风云;
5、 心理承受力极强,挺得住不可知未来的压力;
6、 身体强健,每天可以工作15个小时;
7、 看淡物质生活,不然会因追逐金钱而累死;
8、 要拼,因为天上不会掉馅饼;
9、 要多面学习,克服自身弱点,不做井中蛙;
10、 要善于规划未来,把握人生航向。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1165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