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暴跌蒸发的钱去哪了?
作者:随然 日期:2015-07-01
眼下股市正在震荡,面对频频暴跌,哀叹不已的股民不禁问道:我们的真金白银究竟都去了哪里?股市里的钱难道真的蒸发了吗?
截至26日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流通市值报466278亿元,比上上周末减少7.08%,所减数额达35526亿元。
同期,沪深股市总市值报579796亿元,一周减少6.85%。两市股票平均价格为14.35元,一周下降7.3%。
6月15日到6月26日的股民盈亏情况及比例显示,近两周仅有占比3.99%的股民实现盈利,平均盈利5.85%。
两周来,股民亏损比例达到96.01%,其中亏损幅度超过30%的,占比6.28%;亏损幅度在20.01%-30%和10-20%的股民最多,分别占比37.31%和37.35%;亏损幅度在0%-10%的,占比15.07%。也就是说,近两周仅有4%的股民盈利,八成股民亏损超过了10%。
目前,沪市拥有上市公司1064家,总股本28990亿股,流通股本26312亿股,平均市盈率为20.44倍;深市拥有上市公司1718家,总股本11423亿股,流通股本8728亿股,平均市盈率为55.1倍。
中国的投资与物价(包括房价)也都上了个新台阶,可是股市万亿资金说没就没,钱真的会蒸发掉吗?到底去哪了?
分析人士水木然认为,钱是人类制造的用来量化价值的商品。顾名思义,钱具备两种功能:1、量化价值:这里只是衡量商品等价于多少数量的钱,而不需要实际存在一笔钱。2、作为商品交易:利用钱的商品属性进行交易,这里必须是实际存在的钱。
但由于这两个功能通常是关联发生的,所以很多人会把它们混淆、捆绑,但其实这两个概念是独立的。
举例:央视鉴宝栏目,专家鉴定这个古玩价值40万,他并不需要现场拿40万出来买下来。
问题核心:“值多少钱”和“有多少钱”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描述商品价值,后者是描述资金量。
股市同理,大家把“股票值多少钱”和‘股市里流动的资金’搞混了。有人以为股票值多少钱,股市里就有同样数量的钱,当股票价值缩水20%,他们会觉得有等价于20%的钱也不见了。
所谓的股市里的钱蒸发了,是指股票贬值等同于多少钱损失了,并不是真有一笔等价的钱蒸发”了,只是股票市值降低了。
股市的股票可以理解为一种商品,它和普通的商品基本上没有区别,这种商品的价值和市场对它的估值有关。
拿一个苹果举例,你有一个苹果,今天苹果卖3块一个,明天降价卖2块一个,你的苹果还是苹果,但是从价值上,你损失了1块,这就是蒸发。
很多人提到股市蒸发,还是有人得利的,这样的说法也对,但是这是针对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中任何一件商品的价格变化,必然带动影响了整个市场。
就好像猪肉掉价了,卖肉的亏了,但是消费者赚了。但是单独谈猪肉,它的价值是蒸发了。
所以很多人提到股市是一个交易的过程,这没有错,但是这其实和股市蒸发增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想象一个新股民往股票帐户里打入了10000元,他可以有几种选择,一种是购买1000股市价为10元的股票,一种是以每股100元的价格购买100股市价为10元的股票。
在买卖过程中,新股民的10000元流入到卖家的股票帐户,总的资金没有变化,但对公司市值影响十分不同,前者对公司市值没有影响,但后者则使公司的市值翻了10倍。
如果这家公司有100万股,那么其市值就从1000万元突变为1亿元。人们不禁要问,这9000万元是怎么创造出来的?人们更会疑问的是,明明新股民只打入了1万元,为何创造了9000万的市值?
这种市值虽然用人民币元来衡量,但这并不是多少亿元的银行存款,也不是多少亿元的纸币,而只是用人民币标价的股票罢了。
人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估计全中国香蕉现货的市值,大米现货的市值,但变动较为缓慢,统计较为复杂,人们也并不会去关心大米价格的涨跌有没有让大米的价值蒸发,反而会理解为价格的起落。
所以股票市值本身就是一个人为计算出来的量,如同把全国人民的体重加总起来算一个中国人民总重一样,总重降低说明大家减肥了,并不能说明谁从人间蒸发了,市值下跌也只能说明股价下跌了。
从货币的角度会看到,目前投保基金公布的股市保证金余额为2.4万亿,这些都可以随时转变成银行存款。
可以想象如果所有人齐心协力,用这2.4万亿元买100股某家公司的股票,然后在这个价格上卖掉,再买另一家公司的100股,所有公司买过一遍之后,每家公司的股价都是240亿元每股,但真正能够还原成银行存款的,也就还是原先的2.4万亿。
股票毕竟不能用来当钱花。当大家都想卖股票持有保证金的时候,整个估值自然就下来了,但保证金还是那么多保证金。
所以股市大跌市值减少对于货币量其实没有影响,钱并没有蒸发。保证金存款虽然在不同的股价上易手,但总量还是那2.4万亿,并没有减少。每个股民持仓的价值,只能被解读为“如果现在你卖的话能得到这些钱”,而并不是像钱包里的纸币那样“你有这些钱”。
而当卖出股票得到钱的时候,其实都是从另外的一个人的口袋里给过来的钱,股票易手只是一个给钱的理由罢了,而并不是像银行结售汇那样,我把100美元纸币给银行,银行就给我620元人民币,如果好多人这样做,银行就能给出好几十万亿的人民币。股民是不可能从目前的股市中提出市值那么多的银行存款的。
股市是一个虚拟经济,股价只是一个货币符号,在不同点位下代表着不同的数字。整个股市有2/3处于非流通状态,加上流通价的下跌产生了一定杠杆效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你有三亩地,以1万元的价格卖了一亩给别人,于是市场价就是1万元,你还有2亩,身价就是2万元。
后来那个人把地转给另一个人,2万元成交,于是每亩市场价升到了2万元。于是你的资产就要重新计算了,变成4万元。
最后那亩地被辗转交易多次了,最后接手的人用了100万元,于是最新的市场价达到了100万元,你资产又要重新计算了,你有200万元了。
后来碰到经济萧条,最后接盘的人被迫以1万元卖掉土地,市场价格又回到了1万元。你的资产打回原形,从200万元到起点2万元,中间蒸发了198万元。其实就是一场纸上富贵,并没有真实金钱的损失。
可见,市值蒸发并不等同于真实的财富缩水,这种蒸发的奇观源于“边际撬动”的现象,即某个交易日里仅仅有10%的股票交易,就能把股票价格带到一个不可思议的高度,那么其他90%的没参与交易的股票也自动分享了这一“疯狂的荣耀”,于是乎,市值是一个怪物,它有属于自己夸张的“数字杠杆”。
股市蒸发的钱其中一部分是“虚拟”的,但确实有很多钱流向了四个渠道。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
为什么一开始会有人给公司白送钱?是因为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为什么有时会有很多人想买股票?是因为多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好,少数人认为公司会越搞越差。反之亦然。
“大小非”。非是指非流通股,即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由于股改使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即解禁(解除禁止)。“大小非”解禁:增加市场的流通股数,非流通股完全变成了流通股。非流通股可以流通后,他们可能会抛出来套现,就叫减持。
有分析认为,最大的“庄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获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东,也就是所谓的“大非”“小非”。其中作为市场最有发言权的则是控股大股东——他们对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最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东及其他法人股东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们对公司股价既不关心,也无动力经营好上市公司。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假设中国股市只有一只股票X。X股在上市时一共发行了100股,现价为每股10元。
股民A拥有这些股票,这时股票市值为10×100=1000元。然后A为了赚钱标价每股11元把这100股卖给了B,股民B掏出了11×100=1100元获得这100股。此时股票市值为11×100=1100元,而A也利用价差赚到了100元。
然后B听到不利消息,怕11元卖不出去,决定每股10元卖出股票。而C不知道这个消息,花了10×100=1000元买下了所有股票,截止此时。
股票的市值为10×100元=1000元,而相对于之前1100元市值减少了100元。而这100元是谁得到了呢?
明显可以看到,是被A赚走了,是在股票下跌前抛售股票的那个卖家赚走了。
同理,只需把以上的情节稍微扩充,就可以还原我们的真实情况:A代表的是在股票下跌前的一群卖家,B代表的是股票下跌前的一群愚蠢买家,而C更是一群承接烂货的买家。
赚钱的“投资高手”多数是掌握市场信息者,还有证券公司或投资基金的管理人员,尤其是操盘人等。他们会选择某一时机“暗渡陈仓”,最终让钱落到自己的腰包。而游资、热钱,由于这部分资金较大,在某些程度上有能力左右股价。
4、极个别的散户:股票市场里这群赢家还有谁?根据一般常识,我们可以得出部分推论:在这群人中,力量薄弱、操盘能力不足、消息不灵通的散户,是绝不可能作为大比例存在的。
而拥有庞大资金、强大团队、丰富的第一手消息的大机构,更有可能是股价下跌前及时退出的赢家。
当然,从我国有证券市场以来,也确实出现过从几万元到上亿资产的投资幸运高手。然而,这只能以数百万分一来计。
据统计,目前的A股市场中,持股市值100万元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占到总数的99.4%,占总市值50%。业界把这些人称作散户。这些散户的资金,在世界证券史中有一个典型的名称叫“笨钱”。
专家沃尔特•白芝浩曾对“笨钱”做过经典的描述说,“这些我们称之为‘笨钱’的财富,特别庞大和热切,它们若投怀送抱,便会造就暴发户;它们若碰撞到谁,便有了投机者;它们如果迅速逃离,便留下恐惧和萧条。”
评论: 0 | 引用: 0 | 查看次数: 9115
发表评论